中国第三个 10 万亿大省股票配资新闻,有望在 2025 年诞生。
中国第三个 10 万亿大省,有望在 2025 年诞生。
近日,山东公布了 2024 年成绩单: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9.86 万亿元,增长 5.7%,增速高于全国 0.7 个百分点。其在 2025 年的增速目标是 5% 以上。若按此趋势,山东 GDP 有望在 2025 年突破 10 万亿元大关。
事实上,山东几乎每两年就跃上一个万亿级台阶—— 2021 年,山东 GDP 突破 8 万亿元,2023 年迈上 9 万亿台阶。
山东 10 万亿的目标近在咫尺,若是在"十四五"收官之年的关键时间节点上实现突破,这不仅意味着山东在全国经济版图的地位进一步巩固,而且将是北方第一个十万亿大省,对于缩小南北经济差距,引领北方地区的发展具有关键意义。
冲击"全国第三个 10 万亿",山东的底气来自哪里?未来,山东继续跨越发展的突破口又在哪?
有望实现"三级跳"
进入新世纪后的几年,山东的经济总量曾位居全国第二,并一度紧追广东。但 2009 年,山东被江苏反超,国内省份经济排名退至第三位。
2018 年,我国开展了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多个省份对当年的 GDP 进行了修正,山东是其中之一。根据修订后的数据,山东 2018 年 GDP 修订为 66649 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减少 9821 亿元,总量下调 12.8%。
虽然修订后山东经济总量仍居全国第三位,但是与广东、江苏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根据统计局数据,山东与广东的差距,从 2009 年的 5276.29 亿元,扩大到 33295.7 亿元(与 2018 年数据相比);与江苏的差距则是从 2009 年的 255.9 亿元扩大到 26558.6 亿元(与 2018 年数据相比)。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产业结构不优、发展活力不足,对外开放力度不够,是当时山东在区域竞争中落后的主要原因。
2018 年,山东传统产业占工业比重约 70%,重化工业占传统产业比重 70%。"两个 70% "是当时山东产业结构的现实写照,也是被称为"大象经济"的原因——产业笨重、转型缓慢。
相比之下,广东 2018 年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 59.7% 和 13.4%,产业结构相对更轻、更优,而江苏在研发经费投入强度、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和新兴产业增长等方面也均优于山东。
为了推动产业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2018 年初至今,山东先后发起了新旧动能转换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两场改革。
2018 年《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获国务院批复。
该方案以五年为期,提出要加快提升济南、青岛、烟台核心地位,形成三核引领、区域融合互动的动能转换总体格局。到 2020 年要基本完成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阶段性任务。到 2022 年,"四新"经济占比达到 30%,基本形成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政策发力下,改革的成效逐步显现。
"十四五"以来,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上两个万亿大台阶。2021 年山东 GDP 破 8 万亿元 ,达到 83095.9 亿元。2023 年,山东经济总量达到 9.2 万亿元,济南、青岛、烟台三市经济总量过万亿。
与此同时,山东的"四新"经济投资占比逐年提高:2021 年,"四新"经济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提升至 51.2%,2023 年,占比提升至 57.1%,3 年提高 5.8 个百分点。
目前,山东发布了 2024 年经济成绩单:地区生产总值 9.86 万亿元,距离 10 万亿仅有 1400 亿元的距离。
换言之,若能在 2025 年实现突破 10 万亿元,山东就能在"十四五"时期实现经济总量的"三级跳"。
依旧是工业支撑
山东 GDP 逼近 10 万亿元,背后支撑的关键因素是什么?通过分析 2024 年经济"成绩单",可以窥见其中的关键所在。
工业和制造业的强劲增长是关键因素。数据显示,2024 年山东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8.3%,高于全国 2.5 个百分点。而分行业看,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10.0%,高于规模以上工业 1.7 个百分点。其中,电子、汽车等行业增长明显,12 月份分别增长 28.5%、23.0%。
工业大省不仅在总量上实现增长,发展质量也在持续优化提升。这一特征在 2024 全年的工业数据中表现明显,尤其新兴产业成为拉动工业增长、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能。
数据显示,2024 年山东新增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43 个,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 235 个,居全国首位。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加快发展,首条百兆瓦钙钛矿电池中试线成功运行。裕龙岛炼化一体化、山钢永锋优特钢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齐鲁石化鲁油鲁炼项目落地开工。
投资方面,山东也是稳扎稳打。2024 年山东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3.3%,其中第二产业投资增速表现尤为突出,达到 14.9%。这一数据表明,工业投资已成为支撑山东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之一。
消费需求的释放,同样激发了山东的经济增长潜力。
去年,山东落实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汽车更新申请 76.3 万辆,带动汽车销售超千亿元。推进"消费促进年",实施"好品山东商行天下"系列活动,省市联办促消费活动 600 余场,有效促进了消费需求的释放。
根据山东省统计局数据,2024 年,山东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37960.4 亿元,同比增长 5.0%,超出全国约 1.3 个百分点。
此外,山东线上消费增势良好,去年限额以上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 22.0%,高于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速 14.8 个百分点。
随着淄博的文旅热潮,山东更加重视文旅产业的潜力。彭澎表示,目前山东文旅产业已经形成独特的风格,并拥有较强的号召力。
2025 年,山东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公布数据,2024 年,山东接待国内游客 9 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突破 1 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0% 和 12%。文旅及相关产业的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到 6.7% 左右,文旅产业已成为推动山东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调整产业结构
尽管山东距离 10 万亿仅剩一步之遥,但是与广东和江苏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2024 年广东 GDP 预计突破 14 万亿元,而江苏 2024 年 GDP 则达到 13.7 万亿元。
想要跟上前两个经济大省的步伐,山东需要在哪些方面实现突破?
在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看来,山东亟需在产业结构、科技创新、区域竞争和人才吸引等方面突破,弥补短板。
2018 年,民进山东省委在文章《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提案》中提到,长期以来,创新驱动始终是山东经济发展的短板、弱项,而人才始终是制约山东省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瓶颈。
具体来看,一是高端人才相对缺乏,山东省的两院院士,入选"千 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人数等与广东、江苏、浙江等先进省份相比差距较大;二是企业普遍缺乏高层次技术人才和高级技工;三是严重缺乏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人才。
面对这些制约,山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比如 2024 年,山东引育省级产业领军人才 235 名,省重点发展的 11 条标志性产业链人才占比达 85%。实施青年人才集聚齐鲁行动,举办"山东—名校人才直通车"系列活动,组织"百校千企"人才对接活动,近三年集聚青年人才超过 240 万人。
然而,与此同时,未来山东还需要在产业升级上寻求突破,只有这样,才能为人才的吸引和经济持续增长注入动力。
对此,彭澎认为,未来山东应在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方面进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布局,培育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劲的支撑。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在山东 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明确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具体来看,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上,山东将加快设备更新改造,实施 500 万元以上技改项目 1.2 万个左右;巩固提升优势产业,新增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10 个,推动轻量化铝材等争创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等。
在培育新兴产业上,山东提出将会争创全国低空经济示范区,加快构建低空飞行服务、航路航线、低空智联网,培育更多典型应用场景等。
与之对应的是奖补政策,如在数字化改造方面,山东支持培育一批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引导区,依法依规给予最高 1000 万元奖补;人工智能产业方面,将设立人工智能产业基金,支持算力算法和应用场景拓展股票配资新闻,实施"算力券"奖补政策,奖励额度最高 500 万元等。
上一篇:怎么成为配资 嘉靖皇帝的继位之谜:是按长幼伦序继位,还是以孝宗嗣子的身份?
下一篇:没有了